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恒通公司不断扩展机器人拖链的型号,打破国外技术垄断

恒通公司不断扩展机器人拖链的型号,打破国外技术垄断
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8-25      浏览次数:8
    • 恒通公司通过持续扩展机器人拖链型号并实现技术突破,正在逐步打破国外企业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。其核心路径可从技术创新、产品矩阵、市场替代三个维度展开分析:

      一、技术突破:从材料到结构的各个方位创新

      核心材料国产化

      恒通以增强尼龙(PA66 + 玻纤)为基础材料,通过添加增韧剂(如 POE)和润滑剂(如 PTFE),开发出耐低温(-40℃)、耐磨(摩擦系数≤0.15)的拖链产品。其自主研发的增强尼龙配方在低温冲击强度(-40℃时≥15kJ/m²)和弯曲寿命(≥300 万次)等关键指标上已接近德国易格斯(igus)同类产品水平。例如,其 80 系列承重型拖链采用 30% 玻纤增强尼龙,拉伸强度达 70MPa,可替代传统钢制拖链,同时重量减轻 40%。

      测试体系标准化

      恒通建立了完整的低温性能测试体系:在 - 40℃环境下,拖链需通过 300 万次往复弯曲测试(参照 GB/T 1043.1),且卡扣脱落率≤0.5%。其实验室配备德国进口动态疲劳试验机,可模拟机器人实际运行中的加速度(10m/s²)和速度(5m/s),确保产品可靠性。

      二、产品矩阵:覆盖全场景的型号扩展策略

      工业级基础型号

      目前恒通的机器人拖链型号有HTTRC40;HTTRC50;HTTRC60;HTTRC70;HTTRC85这几种。

      特种场景定制型号

      耐低温型:在 - 40℃下仍保持 60% 以上冲击强度保留率,已应用于京东冷链物流机器人(-25℃冷库)。

      防静电型:表面电阻≤10⁶Ω,符合半导体晶圆搬运设备的洁净室标准(ISO Class 1),替代了日本哈默纳科(Harmonic Drive)的同类产品。

      智能化升级型号

      恒通正在研发内置温度传感器的智能拖链,可实时监测线缆状态并预警故障。该产品已在锂电卷绕设备中试点应用,通过 OPC UA 协议实现与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无缝对接,将停机时间减少 30%。

      三、市场替代:从国产替代到全球竞争

      国内市场快速渗透

      凭借性价比优势(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 60%-70%),恒通在汽车制造、3C 电子等领域加速替代外资品牌。例如,其拖链已进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线,替代了原德国 Kabelschlepp 的产品,综合成本降低 25%。

      国际市场突破

      恒通通过中德合资背景引入德国工艺标准,产品已通过 CE 认证,并出口至东南亚、中东等地区。在泰国某光伏组件生产线中,其耐紫外线拖链(UV 等级≥8 级)成功替代美国 Tsubaki 产品,寿命提升 30%。

      政策与产业协同

      公司受益于《中国制造 2025》对G端装备的扶持政策,获得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,并参与制定《机床电气设备用拖链系统》(GB/T 26188-2023)等国家标准。其年产 2.45 万吨机器人拖链项目获地方政府专项补贴,预计 2025 年投产后产能将提升 3 倍,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。

      四、行业影响:重构全球竞争格局

      价格体系重塑

      恒通等国产厂商的崛起迫使外资品牌降价。例如,易格斯同类产品价格较 2019 年下降 18%,而恒通产品仍保持 15% 的毛利率,实现 “品质对标、价格降维"。

      五、挑战与未来方向

      G端市场仍存差距

      在超低温(-50℃以下)和超高速(10m/s 以上)场景,恒通产品的可靠性仍落后于国外产品。例如,其 - 50℃拖链的弯曲寿命仅为国外的 70%,需进一步优化材料配方。

      总结:恒通公司通过材料创新、结构Z利化和全场景产品矩阵,正在打破国外企业在机器人拖链领域的垄断。其路径不仅体现了中国制造业从 “跟随" 到 “Y领" 的转型,更预示着全球工业自动化供应链的重构趋势。未来,随着智能化和绿色化技术的突破,恒通有望在G端市场与国际企业展开正面竞争,成为全球拖链行业的重要参与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