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程(S):拖链带动设备(如机床主轴、机器人手臂)往复运动的最大距离(单位:mm/m),即 “从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"。
弯曲半径(R):拖链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(由拖链型号决定,厂家会标注,如 R50、R80),需≥线缆 / 油管的最小弯曲半径(避免线缆断裂、油管漏油)。
安装形式:拖链的固定端与移动端的相对位置(水平、垂直、悬挂、环形等),不同形式的计算公式差异较大。
L:拖链总使用长度(mm/m);
S:往复行程(mm/m);
2R:弯曲段的 “圆弧展开长度"(拖链弯曲时,内侧和外侧长度差由弯曲半径补偿,简化计算取 “2 倍弯曲半径",误差可忽略);
L0:预留长度(通常取 50-150mm,用于抵消安装误差、线缆热胀冷缩,或避免拖链伸展时紧绷)。
新增参数ΔL:垂直方向额外预留量(通常取 30-80mm),用于抵消拖链因重力产生的轻微下垂,避免线缆受拉;
其他参数含义同水平安装。
调整参数 1:2.5R(而非 2R):悬挂时拖链弯曲段的应力更大,需放大弯曲半径补偿量,减少疲劳;
调整参数 2:ΔL′:悬挂额外预留量(通常取 50-150mm,根据悬挂长度调整,悬挂越长,预留越多)。
:环形轨道中 “直线段" 的长度(若为纯圆形轨道,);
D:环形轨道的 “中心直径"(即拖链弯曲时的圆心到轨道中心的距离,需≥拖链弯曲半径 R);
π×D:环形轨道中 “圆弧段" 的周长(拖链需覆盖整个圆弧);
L0:预留长度(取 50-100mm,抵消环形运动的间隙误差)。
抵消安装误差(固定端 / 移动端的实际位置可能与设计有偏差);
补偿线缆 / 油管的热胀冷缩(尤其是高温环境下);
避免拖链全伸展时紧绷,减少链节磨损。
高温环境(如靠近焊接工位):预留长度增加 20%(因塑料拖链受热可能轻微收缩);
粉尘 / 油污环境:选用密封型拖链时,长度需比开放式拖链多预留 10%(密封结构会增加内部线缆的摩擦,需更多活动空间)。
安装场景 | 核心公式 | 关键参数确认 | 预留量建议 |
---|---|---|---|
水平安装 | L=S+2R+L0 | 行程 S、弯曲半径 R | L0=50−150mm |
垂直安装 | L=S+2R+L0+ΔL | 行程 S、弯曲半径 R、垂直高度 | ΔL=30−80mm |
悬挂安装 | L=S+2.5R+L0+ΔL′ | 行程 S、弯曲半径 R、悬挂长度 | ΔL′=50−150mm |
环形安装 | 直线段、中心直径 D | L0=50−100mm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