恒通塑料拖链的耐疲劳性测定,核心是模拟其实际工作中 “反复弯曲 - 伸展" 的运动场景,通过标准化试验设备和科学参数设定,量化其在长期往复运动下的抗失效能力。整个过程需遵循行业标准(如机械行业标准 JB/T、国际标准 ISO 相关规范)及恒通企业内控要求,具体流程可拆解为以下关键步骤:
耐疲劳性测试并非随意进行,需以Q威标准为基础,确保数据的客观性和可比性:
行业通用标准:主要参考《机械电气设备 拖链 第 1 部分:通用技术条件》(JB/T 10308.1)、《电缆拖链 技术条件》(GB/T 30436)或国际标准 ISO 4413,这些标准明确了拖链疲劳测试的基本方法、环境要求和失效判定准则。
企业内控标准:恒通会根据自身产品的应用场景(如机器人高频运动、重型负载、恶劣环境等),在行业标准基础上制定更严格的参数(如更高的往复次数要求、更J端的弯曲应力),确保产品适配机器人的实际使用需求。
测试前需确保样品和环境状态稳定,避免外部因素干扰结果:
样品规格匹配:选取与实际销售型号一致的拖链(如内高、内宽、节距、弯曲半径等参数符合设计值),长度通常为 “2 倍弯曲半径 + 有效行程"(确保运动时能完整实现弯曲 - 伸展循环),且需预装与实际应用匹配的线缆 / 油管(模拟真实负载,避免空链测试导致数据失真)。
环境预处理:将样品在标准环境条件(温度 23±2℃、相对湿度 50±5%、大气压 86-106kPa)下放置至少 24 小时,消除尼龙材质因储存环境差异导致的应力变化,确保测试起点一致。
测试依赖拖链专用疲劳试验机,该设备需具备以下功能,以精准模拟实际工况:
可调节弯曲半径:能根据恒通拖链的 “最小允许弯曲半径"(产品手册标注,是疲劳测试的关键应力点)设定固定弯曲半径(通常取最小弯曲半径,因该状态下拖链承受的弯曲应力最大,最能暴露疲劳缺陷)。
可控制往复参数:包括 “往复速度"(如 10-30 次 / 分钟,参考机器人实际运动频率,避免速度过快导致局部过热)、“往复行程"(拖链伸展与收缩的最大距离,需覆盖实际应用中的运动范围)。
实时监控功能:设备自带力传感器、位移传感器和视觉监控系统,可实时记录拖链运动状态,捕捉裂纹、卡滞等异常信号。

测试过程围绕 “持续往复运动 - 定期检查 - 失效判定" 展开,核心是记录拖链从正常工作到失效的总往复次数(即 “疲劳寿命"):
参数设定:根据恒通拖链的型号设定关键参数,例如:
弯曲半径:取产品标注的最小弯曲半径(如 R50mm、R80mm);
往复速度:20 次 / 分钟(模拟机器人中等频率运动);
往复行程:拖链有效长度的 1/2(如 1000mm 行程);
预设目标:若企业标准要求 “疲劳寿命≥500 万次",则设备默认运行至该次数或拖链失效为止。
持续运行与中间检查:
失效判定终止试验:
拖链链节出现贯穿性裂纹(裂纹深度超过壁厚的 1/2,或长度超过节距的 1/3);
拖链无法完成正常往复运动(如卡滞、断裂,或往复位移偏差超过设定值的 10%);
内部预装的线缆 / 油管出现绝缘层破损(或油管泄漏),说明拖链的保护功能失效。
数据记录:记录试验终止时的总往复次数(即该拖链的实际疲劳寿命),同时记录失效位置、失效形式(如链节根部裂纹、销孔磨损等),为产品优化提供依据。
为确保数据可靠性,恒通通常会进行平行测试:
恒通
塑料拖链的耐疲劳性测定,本质是 **“工况模拟 + 量化考核"** 的过程:通过专用设备还原机器人拖链的高频往复运动,以 “疲劳失效前的总往复次数" 为核心指标,验证尼龙材质的耐疲劳特性与拖链结构设计的合理性。最终数据不仅需满足行业标准,更需匹配恒通针对机器人应用场景制定的内控要求,确保产品在长期使用中不因疲劳失效影响机器人的稳定运行。